差点被埋没的丹麦队长

2004年丹麦中日德兰足球俱乐部(FC Midtjylland)着手组建青训营。他们没有机会像老牌俱乐部一样有着广泛的选材范围。教练们费尽心机拼凑阵容,直到赛季快开始还差一名球员。

俱乐部老板为了挽留一名正要离职的后勤经理,就把这位经理的儿子强塞进了球队。这名没有教练愿意要的孩子,西蒙·凯尔(Simon Kjaer),成了青训营的第16名球员。

6个月后,俱乐部召集教练团队的8名教练,让每名教练提名5个日后最有可能晋级一线队的球员名单。5年后,封存的名单被打开。凯尔没有获得一次提名,但此时他已经以600万美金的身价转会意大利巴勒莫队。

现在还在意大利AC米兰队延续职业生涯的凯尔,曾被评为丹麦最佳新秀、丹麦足球先生,是丹麦国家队队长,主力中后卫。

8名拥有欧足联A级教练员证的专业教练,会在球员15岁时集体看走眼。一般基层教练员在选材时会犯多少错误呢?而且他们还不得不在U12甚至是U10、U8级别,就要做大量根本没有把握的筛选。

图片

为什么要做筛选?

答案就是青少年体育所有相关者对成绩的痴迷。

传统特色校、体校需要用成绩证明政府的拨款、学校的支持是值得的,正确的。俱乐部需要用成绩提高声誉,获取更多的赞助。家长更是渴望孩子有金灿灿的奖杯奖牌,装点背景。比赛还得是高等级的、省市级的、甚至国家级的。

为了成绩的狭窄的通道,层层的筛选就在各个年龄段发生了。好成绩只属于少数的精英球队,所以要尽早筛选出少数的精英球员来。

于是教练们不自觉地倾向于身高更高、速度更快、符合规则情况下相对年龄更大、短时间内愿意投入时间更多的球员。而往往被忽略的,就是发育可能比较晚,球感好技术好但是力量不突出,有热爱但项目时间投入均衡的潜力球员。

少数像挤牙膏般被筛选出来的精英球员,也绝非如预想般地踏上成长的坦途。如果只是家长和教练的逼迫,没有来自真实的兴趣和热爱,如果只是多投入时间,运动项目过早单一化,运动训练过早专项化,这些精英球员很容易退出。其中相当部分就泯灭于12岁断层现象。

潜力球员因为没有良好的成长环境过早退出,精英球员因为触碰生理和心理的天花板而退出,那么教练资源不可避免总是错配。

默默无闻可能是天赋无声

我们所有的青少年体育教练都需要扪心自问,我们是一个球员挑选者,还是一个球员天赋开发者。

其实我们每个教练都会碰到让自己眼睛一亮,成长速度大大超过预期的孩子。这也是一个冰山一角的证明:有多少默默无闻的孩子,因为我们倾斜于更早更快出成绩的孩子,因为我们没有给予他们更多的信心,因为我们对他们的长期发展缺乏耐性,而被忽略掉了。

图片

即使是最优秀的教练,也不可能准确判断一个青春期前孩子的发展潜力。所以我们急需从短期竞技思维转化到长期培养思维:

  • 让尽可能多的孩子充分发展技术,球感,让他们爱上运动项目。至少在U12以前,不要过度强调竞争和成绩。
  • 投入更大的精力去辅导技术较差的球员,让他们尽快赶上高水平球员,进一步扩大组队选择范围。
  • 把比赛的乐趣还给孩子,不热衷于参加仅仅重视排名的比赛。比赛就让他们去拼,让他们去失败,去学着解决问题,而不是大人们为了成绩完全接管比赛。
  • 教练掌握更多的儿童心理学,儿童发展学。要为教练创造真正帮助球员发展的外部环境,而不仅仅是通过比赛成绩来评价教练。
  • 持续地教育家长,不把自己的目标不合适地强加到孩子身上。把对孩子的爱和他的比赛成绩捆绑在一起,就是在扼杀下一代的运动天赋。

教育有筛选功能,但肯定不是主要功能,更不是唯一目的。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多学几年,再练几年基本功,多打几年比赛,孩子身上那些看不见的天赋就会在某一天破土而出。

天赋从不大声喧哗,天赋往往轻声细语,你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才能听到。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