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来临,公立小学复习作业量一下子上来了,压力好大;考试,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课外还有各种结业比赛。考试,比赛都会有输有赢?当孩子失败时,家长怎样应对?

孩子失败时,要给他诚实而有建设意义的反馈。以棒球比赛举例吧,小明很喜欢棒球,并努力训练,在一次比赛中他全力发挥,表现优异,但没能赢得比赛。父母应该说什么呢?
  
1、告诉小明你认为他是最棒的。这是一种虚假安慰,无法让他从失败中恢复或提高。

2、告诉他有些奖励非他莫属。他会认为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把自身实力不足的缺点转嫁到裁判评分不公上,进而学会委过于人。

3、安慰他棒球实际没那么重要。实际上是在教他贬低那些自己不能很快做好的事情,会让他永远回避自己不能立即擅长的事情。

4、告诉他说他有这个实力,并且下次一定能赢。这是最危险的信息,能力并非想有就有,不努力永远赢不了。

5、跟他说他本来就赢不了。这可能是实情,但是过于直白,无助于他提高。

更好的说法可能是:“我明白你的感受,你的期望很高,也确实发挥出了自己的最好表现,但没能赢,这很让人沮丧,不过你要知道,你的努力还不够。很多孩子练习时间比你长,训练也比你刻苦。如果你真的希望获胜,就要更加努力争取。在你这个努力的过程,比赛不论输赢都是积累经验的重要过程,要有努力了接受失败的勇气,更要好好总结”。告诉孩子如果只是为了乐趣,不必在意名次;如果想赢得比赛,就要更加努力。

当孩子作业拖拉,表现不好;或者比赛注意力不集中,出现不该出现的失误,感觉失望时,父母一定要避免对他的智商或性格做出评判。这个时候父母学会建设性批评,表达自己的不满、指出他的不足之处时,一定给出建设性意见。比如,“我明白你的感受,很累,不想写了。但你确实可以写得很好,刚才你很专注,只用了20分钟就写了2篇卷子,字迹还很工整。你可以努力做好的”。

有些敏感的孩子认为父母时刻在评判自己。有些比较强势的家长要求孩子一定要按照家长的规定做计划中的事情。当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们便会从父母的反应中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会受到评判和惩罚。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容易形成孩子自发的自觉和自律。对于孩子,不要妄加评判,教学引导才是正确的途径。
  
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往往不知不觉地给孩子传递了非常错误的信息:不仅是我时刻都在衡量评价你,更准确的说是我在盯着你,只有你成功了——依照我的条件标准成功了,我才爱你。当父母为孩子设立了一个所谓理想目标,他们没有意识到是在逼迫孩子把自己装进聪明有才的模子,否则他们就会认为自己没有价值。孩子的个性无法得到施展,结果使孩子变得叛逆和不求上进。

有时也会矫枉过正,有些家长会过度保护,在孩子因为自己专注不够,坚持不够,自律不够,没有达成目标,帮孩子找外界的借口。这样也是不可取的。

优秀而有智慧的家长相信智力和学习方法都是可以培养的,不必要通过降低标准的方式来增强学生自信。他们会设置适合的标准,并提供帮助,鼓励孩子们鼓起勇气用切实的行动去达成目标。

这个接受挑战、努力奋斗、承受批评与挫折,再努力的过程的体验会帮助孩子们逐渐建立成长思维(growth mindset):我要勤奋训练,学会在压力下保持注意力集中,必要时超越自己平凡能力。我能够!

父母阅读推荐:《Mindset,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作者卡罗尔•徳韦克,哥伦比亚大学威廉•兰斯福德心理学教授,斯坦福大学行为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在书中解释了为什么给我们带来成功的不仅是能力和天赋,还包括建设性的成长思维。(京东原版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