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边不和谐的声音

在观看孩子的球赛中我们可以收获很多的感动,一半来自于孩子的顽强拼搏团结友爱,一半来自于家长的全力支持热情投入。但有时我们在球场边也能听到一些让我们难过的声音。

一个孩子在防守时候连续出现了几次失误,交换攻守的间隙,爸爸径直走上去说:“你看看你,为什么干什么都表现不好?上学的时候在班里表现不好,送你去学画画你也表现不好,现在打棒球你也表现不好!”这样的话真让人痛心。这个孩子学了快一个学期其实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每周都能感觉到他更懂事和自信了,教练都非常看好他。很难想象这样的话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打击。

我们听到一位妈妈厉声呵斥她的因为出局而哭泣的孩子:“你哭什么哭?你不觉得丢人吗?谁都不哭就你哭!”我们觉得“哭”不应该被定义为一种“丢人”的行为,我们可以要求孩子坚强勇敢,但我们自己都知道我们无法管住真诚的眼泪。孩子有对自己的要求、有对集体荣誉的珍视才会难以自控的留下眼泪,这多么珍贵!

一个孩子在比赛结束后哭了,不是因为球队输了球,也不是因为打球没意思,队友或其他队的队员也没有说她什么,只是因为她爸爸当着很多队员的面责怪她:“你怎么连这么简单的动作都做不好?你要是不漏球全队就赢了。”孩子才8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几乎都是地滚球局面,要能接住一个不常见到的高飞球扭转战局,对孩子要求确实有点高了。

“你想什么呢,这么简单的局面都没看出来?”

“你简直跑得比蜗牛还慢!”

“你这么笨以后别来比赛了!”

。。。

一些这样的苛责不忍卒听。

体育精神的核心就是尊重

只要你带孩子参加体育运动,或多或少都会碰到有语言暴力习惯的家长。他们大多沉浸在比赛的胜负和自己孩子的表现中,而忘了带孩子运动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培养孩子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涵义很广,最核心也是孩子最应该领会的就是尊重。包括对体育项目的尊重,它的文化,它的规则;对参加体育项目所有人的尊重,包括队友、对手、教练、裁判、啦啦队、观众等等。

孩子领悟到的体育精神,往往受到家长、教练这些成人的真实行为的影响。被严厉斥责的孩子,脑海里留下的印象就是比赛的胜负和竞技的表现是压倒一切的,其他行为都不值一提。

然而孩子往往不能成熟地把握胜负。大比分落后,就觉得反正输球了,后面的比赛就不好好打,无精打采,步伐散漫,放弃争胜。这就是对比赛或者是体育项目本身的不尊重。很多项目,包括高尔夫、棒球、网球等,都鼓励选手要保持尊严地坚持到最后,这不仅仅是文化礼仪的积淀,也包含了拼搏到底、争取反败为胜的体育精神。

在语言暴力的环境下过分强调竞技,孩子们就会觉得只有强者才值得尊重,而强者似乎不需要尊重任何人。这种欺凌心态带到学校或社会,会产生很多问题。懂得尊重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学会换位思考,走上社会能成为更好的团队工作者,更容易获得成功。

我们相信每一位爸爸妈妈都比我们更爱你们自己的孩子,那就拜托在容易出现语言暴力的场合千万控制自己,不要鲁莽地关上孩子尊重这扇窗。争取比赛的胜利是参加体育运动的重要目标,只是对孩子来说,不应该是唯一目标。

带上一张“尊重任务卡”

下次参加运动时,记得给孩子一张“尊重任务卡”:

  • 坚持不放弃,完成比赛,力争取胜
  • 全力以赴发挥自己的水平,帮助球队
  • 完全遵守比赛规则,公平竞争
  • 向裁判行礼
  • 尊重裁判的判罚,即使会有争议和不理解的地方
  • 执行教练的安排
  • 队友有了精彩的表现,祝贺队友
  • 队友失误,要安慰、鼓励队友
  • 比赛开始前和对手握手
  • 如果对手赢得比赛,祝贺对手(即使是输掉了一场势均力敌的比赛)
  • 为自己的表现感到自豪,无论最终比分是多少

有的看上去很简单,但有的方面,对孩子来说,确实比赢得一场比赛还难。

对于家长,这里还有一张额外的“尊重任务卡”:

  • 为孩子的表现感到自豪,无论最终比分是多少
  • 为精彩的场面欢呼,不只是自己的孩子或自己孩子的球队
  • 记住自己是家长,不是教练,可以欢呼加油,但不要布置战术,指挥孩子
  • 语言积极正面,不要对自己的孩子、其他孩子太过负面的评价
  • 不要攻击教练、裁判或是其他家长,对一些不良行为可以和组织者私下正式沟通
  • 赛后不要纠缠于胜负,问问孩子的感受,聚焦在一些具体技术环节,比如打击不好,那就承诺陪他练习,在下次比赛前尽力提高
  • 如果是其他球队赢得比赛,向他们的家长表示祝贺
  • 对未来保持信心,不管是输掉一场比赛,还是一个赛季都不理想,看做是孩子成长经历的一部分,多看到正面的影响,比如,个人技术的提高、身体素质的进步、好的态度、新的朋友,等等。

看样子家长的任务卡要更难一些。那就让我们放下急切和焦虑,多给孩子体谅和包容的目光,陪着我们的在努力拼搏奋勇前进的孩子们,一起尽情的享受属于他们的运动、属于他们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