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是家长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不惜用各种手段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竞争力。鸡娃现象在青少年体育领域也不少见。

《新球员家长助“赢”手账》中,我们提到,要给予孩子们更多的支持,设定更高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养成运动的习惯,学会自我训练,敢于上场等。但如果家长过度强调竞技成绩,对孩子过度干预和过分关注,就会带来有害的鸡娃副作用。

副作用1 心理压力过大

过度关注孩子在体育方面的表现可能导致孩子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可能会让孩子对体育产生恐惧和抵触情绪,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我们有碰到U8的家长,来咨询是否有选拔的精英球队,要去市比赛中拿名次。这显然是在兴趣培养阶段太超前要求了。还有就是在启蒙阶段就给孩子定下十几年后的目标,比如幼儿园阶段就决定孩子要走大学体育路线。过高或过长远的目标会增加孩子很多额外的心理压力。

副作用2 缺乏自主性

家长过度干预孩子的体育活动可能会削弱孩子的自主性。孩子可能会变得过分依赖家长的指导和支持,而忽略了自己的兴趣和需求,甚至有时变得很被动。家长不催促就不训练,无论是体能还是技术都要靠私教向前推进,课程训练一结束,训练就停止了,下次回课基本动作都忘却了。《孩子练体育的四大天坑,到底有多坑?》也把缺乏自主性排到第二天坑的位置。我们有时候碰到孩子在垒上跑垒都不主动看场上形势,也不看教练手势,而是望向场外观众席。出现这种情况,如果没有其他原因,家长务必要看一下是否逼孩子逼得太紧出现副作用了。


副作用3 技能发展单一

在U12之前也就是小学阶段,要鼓励孩子尝试多种体育运动。过分关注体育成绩,为了拿名次,可能导致孩子过早专注于某一项体育技能的发展,过度单一的投入,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这可能会限制孩子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人生选择。在我们带孩子参加高中选秀的时候,有的教练会明确询问孩子除了棒球,还有没有其他运动项目的经历。在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有多项目经验的孩子未来潜力更大。

副作用4 社交问题
过度鸡娃可能会导致孩子在社交方面的问题,孩子很多时候会显得过于“早熟”,失去和年龄相称的童心童趣。好处是目的明确,纪律性好,但孩子可能会因为过分关注体育表现而忽略了与球友、同龄人建立友谊和互动的机会。把打球的经历就是看成和对手竞争,和队友争上场时间,容易在交往中表现出过于自私、独断专行的态度,和从而影响他们日后的社交技能和人际关系。很多时候这样的球队气氛也会非常压抑,孩子们缩手缩脚,想赢怕输,打不了逆风球,球队成绩反而不及预期。

副作用5 过度竞争
家长过分关注孩子在体育方面的竞争可能会导致孩子形成过度竞争的心态。长时间的高压状态可能导致孩子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孩子在过度竞争的环境中难免会遇到失败和挫折。而无法接受失败可能会导致孩子的自尊心受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质疑。孩子有可能会忽视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削弱孩子的内在动力,导致孩子在运动、学习和生活中都失去积极性。如果过度滋生攀比心、嫉妒心等心理扭曲,将对未来的发展将会产生消极影响。


副作用6 运动伤害
过度鸡娃可能导致孩子在体育方面承受过大的压力,从而增加运动伤害的风险。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运动损伤、过度疲劳等问题。比如过多的投球数,忽略体能、拉伸与复健,过早地重复性的单侧运动,参加超过自身竞技水平的比赛,为拔苗助长经常以小达打大等等。

体育运动是促进孩子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发展的良药,我们要反思的是上面提到的副作用,有多少是我们给出的不适当的运动配方和剂量造成的。在带领孩子运动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

  •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明白人生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名次、成绩和社会地位,还包括品德、人际关系等方面。
  • 培养正确的运动态度体育不仅仅是为了竞争和获胜,更重要的是培养健康意识和运动习惯。要让孩子了解运动对智力、身体和心理的益处。
  • 培养合作精神: 教育孩子学会合作,在运动中建立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帮助他们认识到集体合作的价值,从而减少过度竞争的心态。

  • 培养孩子独立和自信:让孩子在运动中逐渐独立,自信和成长,让孩子学会通过努力和训练来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依赖于外界的赞扬和奖励。
  • 适度的训练和比赛: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发展都需要时间,不要让孩子过分强调比赛和成绩,适度的训练和比赛可以帮助孩子提高技能水平和竞争力,但要注意让孩子保持平衡和充分的休息。
  • 提倡全面发展: 鼓励孩子发掘自己的兴趣,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培养全面的兴趣和能力。
  • 给予关爱和支持: 为孩子提供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支持,以提升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定期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教育他们学会面对压力和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