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孩子参加的棒垒球赛开幕式上,经常会有精彩的表演,重量级嘉宾的讲话,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庄严的宣誓。但也许我们忽略了一群人,是他们承担了孩子的接送和照顾,是他们为比赛的参赛费、场地费、服务费买单,是他们在从头到尾关心着孩子们的表现。他们就是家长们,是球场真正的VIP,是赛事的“上帝”。

“上帝”们是最辛苦的,也往往法力无边。除了可以向自己的孩子表达直接的威严,教练、裁判、甚至组委会碰到绝对都要礼让三分。俗话说权力越大,责任越大,保持球场礼仪对自己无尚权力的自我管束应该成为参与赛事家长的不二初心。


美国弗吉尼亚州当地的一个小联盟的家长誓言是这样的:

  • 我会教导所有的孩子公平竞争、全力以赴
  • 我积极支持所有的球队经理、领队和球员
  • 我尊重裁判的决定
  • 我赞赏孩子们的尝试和努力,不管比赛结果如何

往往是大力宣传什么,就是现实缺少什么。这4句话绝对知易行难。对于参与国内赛事不久的棒球家长,誓词可以换成以下4句。

1. 我严格遵守场地规定

无论是规模稍大的用专业棒球场地的比赛,还是借用足球场开展的比赛,棒球比赛场地的划分比足球、篮球要稍微复杂一些。家长们主要容易忽视两点。

野传线一是棒球场不是只有界内区,还有界线外的野传限制线,在界线外的5-10米,一般场地没有划出来。家长观赛不能进入界内,也不能进入野传限制线。因为高飞球打出来守场员在界外接杀也有效,野传线内也是比赛区域。

球员休息区。这其实也是比赛区域。击球员在轮击的时候暂时休息的地方。说休息区有点误导,因为球员在不轮击的时候,也是处于比赛状态。他们可能需要随时观察对方投球情况,观察场上局面变化,时刻注意教练进攻战术安排,进到等候打击区前准备好头盔、球棒、打击手套等,可以说是相当忙碌的。应该让孩子学会独立进行比赛。这时候家长不合适进入球员休息区,去喂水喂食,嘘寒问暖,交流比赛体会。应该让孩子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比赛上。教练在场上做跑垒指导,孩子自己在休息区做好自我管理也是比赛成长的一部分。即使是替补球员,也需要帮助捡球棒,管理练习球,提醒棒次等球队运行事务。家长应该自觉待在观赛区域观看比赛。

当然在场地周边不吸烟、不饮酒、不乱扔垃圾等其他文明守则更是无需赘言的。


2. 我会赞赏和鼓励每一位球员

家长观赛容易代入上帝视角,发现孩子的很多技术或局面处理方面的问题,特别是球队球队之间,孩子孩子之间有了一目了然的比较。于是就会义愤难平,觉得要么平时训练不努力,要么现场比赛不发挥,直接斥责孩子。应该把比赛问题分析和改进的努力放到赛后,而不是在比赛过程中影响孩子在球队中独立执行任务、独立思考、独立做决定。如果孩子在比赛中的行为,成了纯粹满足家长希望的亦步亦趋的表演,比赛就失去了对孩子的锻炼价值。

家长观赛的价值在于旁观者清,在于从无数的孩子犯错、犯晕、失误的表象中向上游追溯,找到根本原因。比如孩子打棒上垒率低,是选球问题,还是手眼协调,还是跑垒速度,可以帮助总结和观察,不为现象着急,要从根上助力。这本来就不是比赛时候骂两句能解决的,要赛后和教练一起制定改进计划。

千万不要把平时对孩子行为的不满意(比如学习)带到赛场边上来,借着比赛对孩子集中爆发。比赛就是比赛,给出1到2个小时让孩子自由表现对孩子的成长帮助更大。不反对平时的严格训练甚至严厉管教,可以“秋后算账”,但比赛过程中要营造宽松和鼓励的氛围。

不仅是对自己的孩子,对其他孩子甚至是对手球队,有精彩的表现也不应该吝啬赞美和欢呼。孩子和球队之间有竞赛是正常现象,但是家长更应该把这种竞赛看成是帮助孩子成长的情景,不是输则亏赢则赚的赌局。尽量减少功利心态,用规则和礼仪的积极因素对抗污染青少年赛场的丛林法则。



3. 我支持教练的独立执教

即使教练经历过很多训练和比赛的磨练,但有的家长完全有可能在棒球认知和球队指挥方面超过教练。即使这样,家长也应该让教练独立指挥他的球队(至少这一场),除非教练主动提出需要家长或志愿者提供某些具体的帮助。

教练对比赛、球队和球员有整体的比赛计划,并且需要随着场上形势的变化不断作出调整。对每个球员的熟悉,根据各种局面选择战术,投球配球,棒次摆布,暗号系统等,棒球教练需要处理复杂的比赛事务。教练的指挥不可能没有瑕疵,但观棋不语真君子,有问题可以复盘时直言不讳地交流。不要在比赛中去质疑一些具体的指挥行为,干涉上场名单,干涉战术安排,干涉申诉的处理等。既授权则放权。也许你和教练之间是朋友,教练是另一个志愿者家长,也许教练是聘请的雇佣关系,但不管关系和身份如何,那是赛后、场下的事情。比赛中只能是教练(或教练团队)不带杂音地对球队发号施令。

比赛结束后,家长可以做任何事,包括对教练提出批评或建议,甚至更换教练,更换球队,或者自己亲自上场当教练也行。但记住这些事情不能发生在赛场上。
尊重教练也包括尊重对手教练和其他教练。礼仪是表现自己的修养,尤其是在孩子们面前做榜样的时候。



4. 我尊重裁判的所有判罚

首先要做的是尊重裁判正在做的执裁工作,不要随随便便向裁判提问或者和裁判聊天。这大概是目前社区棒球特有的情况,因为裁判离后档网比较近,有很多家长在裁判身后看比赛。要知道棒球裁判脑子里记的东西比较多,有局况、球数等,而且很多时候看似比赛节奏慢,比如保送、比如捕手回球,但仍是比赛活球局面,裁判始终要观察场上情况的发展,是绝对没有时间去解答问题的。除非正式通过教练申诉,否则不要和裁判进行交流。裁判在赛前赛中赛后都是一个独立群体的存在,没有义务去进行答疑解惑。

规则和局面的理解是家长自己的功课。和在技术论坛里提问一样,没有充分自习,没有看完精华置顶的帖子,不要随便提问,更何况现在手机搜一下很容易可以有答案。

很多时候对裁判的质疑是来自没有完全吃透规则。比如有的比赛中家长质疑明明没有挥棒也能三振逃,有的家长挑战类似好坏球等裁判有完全自由裁量权的判罚。家长的质疑会给教练很大的压力,影响教练指挥比赛或进行不必要的申诉。

裁判的判罚肯定存在不完美之处,误判比例很低,大部分都随机发生。但家长往往会清晰地记住对自己不利的判罚,并且定量地加在对方球队的收益上。而后续判罚即使没有误判,只要己方没有获益,就会积累不满。随着比赛的推移,如果一方家长认为“判罚收支表”一直在亏损就可能暴雷。

家长是上帝,顾客是上帝,没错,但要记住那是赛场外。比赛中真正的上帝是裁判,家长扮演的是观众的角色。要在孩子面前作出尊重裁判的表率,和孩子一起对一两个关键局面的不利判罚耿耿于怀不利于分析比赛的全过程。让孩子知道不是客观原因比如裁判造成不利或输球,是技术的短板和那些能通过努力能改进的方方面面左右着比赛的结果。

比赛本身是通过遵守规则战胜遵守规则的对手,也要通过遵守规则战胜不遵守规则的对手。孩子肯定不能通过不遵守规则去和遵守规则的比赛,同样也不能用不遵守规则去回应不遵守规则。这不等同于“挨打了就要打回去”,因为这是体育比赛,不是互殴。

是否对裁判的为所欲为没有办法了呢,当然不是。家长完全可以凭借采集的确凿材料,向组委会,协会,甚至是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体育仲裁部门赛后反映,而绝不是现场闹赛。


像青少年棒垒球比赛这样的有组织体育活动,近几年才蓬勃发展起来。我们孩子的成长正逢其时。相对而言,家长小时候经历得并不多。为孩子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我们是责无旁贷的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