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童在2014年介绍了“坚韧教育”(原文请点这里)。坚持、不放弃成了棒童家长教育孩子的口头禅。随着今年春季联赛告一段落,不少家长分享了他们的孩子在比赛和训练中战胜挫折、坚持下来的故事,收录在《你坚持的样子格外美好》系列文章里(持续更新中)。

很多家长在后台反映,都知道坚持的好处,但和这些“别人家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就是坚持不下去。本文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我们在实践中总结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坚韧教育”家长心法。

坚持比智力重要

坚持是非认知技能的一种(其他非认知技能还包括自律、专注、自信、团队协作、组织领导力等等)。它表现在孩子有强烈的动机和热情追求一个长期的目标。 倡导坚韧教育的学者Angela Duckworth(个人网站点这里)长达十年的研究表明,孩子在学业和生活上的成就和他的坚持性、而不是智力正相关。

我们发现,在比赛中有关键表现的孩子,未必有多好的先天运动条件,他们只是练得更多。阅读更好的孩子,未必比别人聪明,他们只是单纯地读了更多的书。是各种坚持,让孩子不断拓展自己的潜能,而不是靠智力或其他先天条件。

和智商差不多是先天固定的不同,坚持是每个孩子可以发展的一种能力。也许有的孩子天生就能更坚持一点,但是家长仍然可以做大量的事情,帮助孩子坚持,培养他们的坚韧不拔,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方面更加成功。

把孩子带离舒适区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尝试或持续参加一些有一定挑战性、甚至是让孩子有点焦虑的事情。尝试新鲜事物会让孩子觉得可以胜任任何事情。

很多家长会担心自己孩子天生就不适合做某类事情。如果家长这样想,或者家长让孩子这样想,就会让孩子做一件事情如果开始不太顺,就会放弃。孩子就会养成做事情挑挑拣拣的毛病。万事开头难,家长需要适时让孩子离开舒适区,开始一件比较困难、需要纪律、有一定要求的事情。不管最终结果如何,过程中的努力和练习的体验对孩子是更重要的。

让孩子受点挫折

家长往往见不得自家孩子在困顿中挣扎。但是承担一些失败的风险、在困难中奋斗恰恰是孩子学习和长进的重要途径。

当孩子在学习一种新技能、或者练习一个新体育项目碰到困难时,要忍住自己强烈的想去干涉、去帮助、甚至去“拯救”的想法。更不能同意他一碰到不如意就退出。不用过度担心孩子的一些沮丧、失望的负面情绪,这就是发展坚韧不拔个性的时候。

如果孩子从来没有在一项有困难的事情上成功过,他也许不能发展出面对未来挑战的自信心。所以,即使情况再糟糕,也不要让孩子放弃。让孩子一有挫折就放弃,可能会误导孩子,让孩子觉得艰难困苦似乎不是工作的一部分。长此以往,他们再也享受不到通过努力工作带来突破后的那种喜悦和成就感。

如果孩子实在不适应、实在坚持不下去怎么办?一个可以妥协的做法是坚持学完一个周期,下一个周期孩子不参加,OK。要让孩子体验到,学习一项新的东西或者有难度的东西,是需要在不如意和挫折中坚持的,这是一个常态。

建立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帮助孩子提高坚持性最好的办法是建立他们的成长型思维。这样是棒童大力推广并且认为是家长比较容易操作的框架(原文请点这里)。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会更有韧性渡过艰难困苦,因为他们倾向于认为艰苦的工作是个常态,而失败或者困难是暂时的。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会认为他们的天赋、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和坚持培养出来的。而成长型思维的反面,固定型思维,就会让孩子认为智力、能力是固定的,什么都不能改变它们。

成长型思维模式更多地是通过我们大人的语言和行为传递到孩子那里去的。要鼓励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家长要对自己的思维方式、用词和动作等特别小心。如果光夸孩子聪明的话,就会让孩子认为是内在的智力因素让他们成功。如果注重过程,就会帮助孩子认识到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一步步达到成功。对于一些失误,家长如果都用积极正面的态度谈论的时候,孩子们就会认为这些是学习过程中自然会出现的事情。

一起和孩子头脑风暴

如果孩子走不出困境,家长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想办法不要让孩子在最初的阶段就放弃不干,能多挺一段是一段。要充分利用这个阶段的体验去实践坚持、增加成功的机会。

可以帮助孩子一起对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头脑风暴,看看可以指定什么计划、采取什么行动和步骤等等。但是要让孩子自己拿主意,对最终的解决方案负责。这个过程有的时候会显得乏味、无聊,让孩子提不起兴趣;有的时候会让孩子很困惑,很有挫折感。但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理解,学习或训练原本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有些事情上手不顺利也不是因为自己笨。慢慢地,孩子会变得耐心和坚持起来。

让孩子知道“失败也OK”

可以时不常地跟孩子分享一下自己失败的经历,并且自己是如何渡过难关的。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家长想必这样的亲身经历也是不少的。也可以反思其中如果某些事情表现的更坚韧结果会更好。孩子们喜欢效仿自己身边的大人。如果你希望孩子变得面对困难不慌张、保持冷静并且决心坚持下去,最好你自己也得是这样才行。

当孩子了解到大人们也会失败,而且现在也好好地在生活在工作,那么他们也会抱有问题总会解决、低谷总会走出的乐观态度。当挫折难以克服的时候,家长可以利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帮助孩子换个角度看问题,分析是否还有备选方案。慢慢地,孩子知道解决问题很多时候可以是灵活的,他们就会逐渐成熟起来。

讨论努力而不是成绩

让孩子做一件事情的目的不是让孩子追求完美的结果。如果家长总是以过高的结果导向的标准要求孩子,并且在中间阶段看到孩子的不足就加以干预的话,孩子就会意识到父母对自己的能力根本没有信心。

这个时候可以从侧面或者是另外的场合组织家庭讨论,把父母、长辈都发动起来,一起分享自己面对过的困难和所进行的努力。面对这些困难如何通过努力达成了怎样的短期目标,最终实现了怎样的长期目标。真实地分享自己在面对挑战时的感觉,以及是如何通过努力和坚持渡过难关的。

成为“坚韧”的父母

孩子学习坚韧最好的方法是观察他们父母的行为。你可以要求你的孩子要做到这些那些,但是孩子真正学到的,就是父母自己是怎样做的。真实地表现给孩子,你有时候做的事情也是会完全摸不着头脑,让人挫败,但最终又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要做个坚持的模范,让孩子觉得暂时的失败远不是那么可怕。

家长要消除自己的焦虑,尽量不要试图去控制孩子的行动。碰到困难可以伴随他一起面对,但不要越俎代庖。持续不断地激励他并且让他学会自我激励。多用正面、积极的词汇。家长的话还是最终会印到孩子脑海里的。所以不要过分苛责,以免孩子畏惧尝试。

失败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让你的孩子去努力、拼搏、挣扎、体验各种不舒服。让他们带着点失落、困惑去找寻出改善当下境遇的解决方案。只有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孩子们才能真正培养出坚持、韧性、耐心、抗挫折等非认知技能。这些能够让孩子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变得更成功。

失败是家长给孩子准备的最好的礼物;因为我们是为未来准备自己的孩子,而不是为孩子准备他们的未来。